其一,技術成熟度不夠。德克介紹,從“0號生物柴油”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經過特殊工藝處理,工藝要求較高。記者發現,目前我國已有不少環保公司能將廢棄油處理成“0號生物柴油”供船舶、汽車等作為燃料油使用,但將“0號生物柴油”升級為供飛機直用的航空生物煤油,技術并不成熟。
其二,轉化成本較高。目前來看廢棄油“上天”尚處于試驗階段,因成本過高而沒有大規模推廣。德克介紹,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燒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,但生產成本較高,此前一直為傳統燃油的三倍左右;現如今公司進口大量的廢棄油原料,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,但成本也仍在傳統燃油之上。
其三,原料不足。 “有了純熟的技術,也難以讓廢棄油大量"上天"。”上海一家環保科技企業的執行總裁張英文表示,與“無本萬利”的收油“游擊隊”相比,生物柴油處置企業收購原料的價格不具備吸引力,因此一些小餐飲企業將廢棄油倒賣給了“游擊隊”最終回流餐桌,正規企業反而“吃不飽”。
德克也表示,非法收購者收購地溝油的價格比合法的廚余垃圾回收公司高,所以生物質燃料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。
“上天”能否消滅“上桌”?
網友紛紛說,如果廢棄油都“上天”了,能實現大規模推廣,豈不是地溝再無油可撈?到那時,地溝油就真的能消失無蹤影。
專家認為,為了讓廢棄油“上天”而非“上桌”,最關鍵的就是從源頭上管控,保障正規生物柴油轉化企業的原料供應。近段時間以來,上海、北京等各地紛紛開始了新嘗試。例如,對廢棄油的產生和回收進行“全程監控”,借以減少廢棄油“入地溝”再“上桌”的可能性。
同時,網友說,應借鑒國外經驗,出臺更多的相關政策法規來打擊地溝油的非法收購,讓“游擊隊”不敢收油。此外,還可以給予生物質燃料企業更多的支持和補貼。企業能夠降低成本,就能提高從餐飲單位收購廢棄油的價格,與“游擊隊”打起價格戰。
張英文表示,其公司打算先與國際上相關企業合作,提供廢棄油原料,進行利潤分成;等到時機成熟時,就可以形成一個合資企業,將技術引進國內。“我們估計在今年國慶前后引進這樣的技術,到時國內航空公司也能購買并直接使用我們的油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