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年,隨著春節臨近,豬肉進入需求旺季,豬價也大幅上漲。但今年卻一反常態,豬價不漲反呈跳水式暴跌,并且速度之快、跌幅之大,在近十年都非常罕見。
五大原因致肉價下跌
市畜牧局市場調查顯示,1月17日毛豬均價12.6元/公斤,較兩周前下跌14.9%。而這場降價潮中,養殖環節比終端跌勢更加明顯,生豬養殖開始步入虧損,許多小散養戶迫于環保等因素影響,出現大幅淘汰母豬的現象。
豬肉價格為何下跌?鄭州市畜牧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原因主要有五點,一是生豬存欄量和上市量居高不下。二是年前集中出欄拋售加劇。三是目前局部地區儲備肉發放工作已啟動,這成為短期內影響豬價另一利空因素。四是需求受限。隨著中央出臺“八項規定”的逐步深入,今年節前終端豬肉消費需求清淡。五是暖冬天氣抑制了腌制臘肉的需求,延遲了消費高峰期的到來,抑制了生豬價格的上揚。
面對當前嚴峻形勢,如何緩解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,把養殖戶損失降到最低點?
鄭州市畜牧局已經采取系列措施積極應對。一是加強生豬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。在鄭州市畜牧信息港、市養豬協會中原豬業信息網和《中原豬業》雜志平臺建立生豬生產和市場信息平臺,及時發布生豬出場價格、仔豬價格、市場豬肉鮮銷價格、玉米、飼料價格等信息,增強養殖戶駕馭市場的能力。二是切實轉變生產方式、節支增收。面對豬價暴跌,要求大型養殖場適當縮小育肥豬存欄量,一般養殖戶適當縮短飼喂周期,適時出欄。三是繼續有效發揮市養豬協會橋梁紐帶作用。四是抓住機遇調整種豬群結構。同時,認真貫徹落實國家、省、市對能繁母豬生產的扶持政策,采取切實措施,加強對良種種豬、母豬的保護。
此外,鄭州市畜牧局還要求相關企業要優化銷售環節,拓寬銷售渠道。積極利用現有凍庫,加大加工量,增加豬肉儲備,解決目前養殖戶“賣豬”難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