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蟹市行情大跌讓我省蟹農想不到、也看不懂。好在螃蟹豐收,普遍比上年增產30%左右,蟹農收入影響不大。12月23日,第三屆蘇蟹名牌榜推選活動頒獎典禮上,省漁業協會會長宋家新用“有驚無險”來概括這一年的蘇蟹行情。在他看來,往年的天價蟹不正常,但今年這種行情也不應是螃蟹產業的常態。
蘇南“壓塘蟹”不少
數九寒冬,螃蟹上市旺季已過,但宜興高塍滆湖漁場還有約1/3河蟹沒有賣出去。
“往年這個時候,來訂蟹的經銷商很多,經常天不亮就來塘口運,今年來的人很少。即使來了,出的價格也不高。”場長吳占平說。滆湖漁場是高塍鎮最大的河蟹專業合作社,全鎮3.2萬畝河蟹養殖水面,2萬余畝屬于這個合作社。
溧陽黃家蕩合作社張社長也表示,他的螃蟹剛剛開賣。“我賣統貨,產量比上年有增長,但價格跌了約10%,每斤35元左右。希望過年能多賣掉些。”
蘇南螃蟹壓塘,除了緣于銷售習慣,蟹農們希望春節前夕賣價更高,今年一個特殊原因是嚴控“三公”消費背景下遭遇產量大豐收。“去年,我省河蟹總產量20 多萬噸,今年高達30多萬噸。而且,全國主要河蟹產區生產形勢都不錯。”宋家新說,今年沒有出現持續高溫,加上近幾年養殖面積越來越大,我省已有400多萬畝,螃蟹滯銷在所難免。
“價格跳水”是理性回歸
“往年我們的‘公四母三(公蟹每只4兩,母蟹每只3.5兩)’單只能賣60元,今年一斤只能賣40多元。”南通市兵凌水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桑桑說,從盡量保障合作社養殖戶利益出發,他們以每斤50元左右收購,公司基本不賺錢了。
專業人士介紹,9月以來,我省中小蟹價格變化不大,銷量還有所增加,但高端大蟹價格普遍下降30—40%。10月上市旺季,陽澄湖和太湖產大蟹分別在每斤100元、80元,比上年下降兩三成,長蕩湖、滆湖產蟹每斤70—80元,下降三四成,固城湖蟹每斤五六十元,降幅達到四五成。
如何看待今年螃蟹市場最新走勢?“暴利使得全國都在養螃蟹,這種局面遲早要結束的。”中國漁業河蟹分會副會長楊維龍說。
“這是螃蟹市場的理性回歸。”宋家新說,一只四五兩的螃蟹,成本價六七元,以往市場銷售動輒幾十甚至上百元,靠的是公費、集團消費主力。今年這種“三公”消費基本沒有了,價格應聲而下,國內銷售市場也迅速擴大,西北、東北等銷量增幅很大。
今后該如何養蟹
雖然蟹市動蕩,但螃蟹養殖的效益優勢依然明顯。業內人士說,我省糧食種植每畝收益在1000元左右,而養螃蟹每畝2000元收益是蟹農們的心理底線。因為養殖模式的創新改變,河蟹養殖成本有所下降。比如,蘇南混養青蝦,蘇北混養龍蝦、鱖魚已相當普遍,相比純養河蟹,前者每畝可增收一兩千元,后者可增收 800元,消化了不少養殖成本。今年全省平均效益在2500元—3500元間,蘇南地區畝均效益四千元,太湖、陽澄湖地區可達5000元,蘇北地區畝均收益也有2000—2500元。
經歷了今年的供求動蕩,未來之路擺在了我省螃蟹產業和蟹農面前。宋家新直言:“養殖面積不能再增加,要以市場為導向,大蟹好賣養大蟹,中小蟹好賣就養中小蟹。不要一味求大,畢竟蟹越大養殖成本越高,風險也越大。”
延伸產業鏈,是多家螃蟹養殖企業的共識。南通兵凌水產品有限公司是我省為數不多的、從蟹苗培育到成品蟹銷售全產業鏈企業。陸桑桑說,公司正朝兩端用力,一是培育高質量蟹苗,一是蟹產品深度加工。“今年,首次與高校合作開發活體蟹黃抽取技術,使得原本兩三元一斤的次品‘老頭蟹’,每斤批發價超過100元,上海一位客戶一次預定5噸。”
“現在螃蟹大多是當年銷售,季節性強,這么大的量不太現實。”楊維龍支的一招也是深加工。他說,不是像醉蟹這樣的簡單加工,而要蟹粉、蟹肉、蟹膏等的綜合利用,包括在制作甲殼素、化妝品等方面探出新路。